江苏大华轴承有限公司

67、68、69 系列薄壁轴承技术支持:选型、安装与维护全攻略

2024-12-30

一、引言

在众多工业应用中,67 系列、68 系列、69 系列薄壁轴承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要充分发挥它们的性能,离不开专业的技术支持。本文将详细阐述这三个系列薄壁轴承在选型、安装以及维护方面的技术要点,为相关从业者提供全面的指导。

二、选型技术支持

1. 工况分析

准确把握设备的运行工况是选型的基础。需考量的因素包括:

- 转速:若设备处于高速运转状态,像高速电机、精密磨床主轴等,68 系列凭借其高精度和良好的高速适应性成为选择;而对于转速相对适中的小型风机、轻载传动装置等,67 或 69 系列可能就足以满足要求。

- 载荷类型及大小:当主要承受径向载荷时,三个系列都可纳入考虑范围,但载荷较大的情况下,69 系列因具备相对出色的径向承载能力会更具优势。若存在轴向载荷,需进一步分析其大小和方向,选用合适接触角的角接触球型薄壁轴承(在这三个系列中有对应型号)来合理分担载荷。

- 工作温度: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设备,如某些冶金设备、高温烘烤箱的传动部件,应选择耐高温材料制成且润滑脂适配高温工况的轴承型号,同时要关注轴承在高温下的热膨胀系数对配合精度的影响。

- 安装空间限制:对于空间较为局促的应用场景,例如医疗器械内部的旋转结构、小型电子设备的散热风扇等,67 系列薄壁轴承的紧凑尺寸特点使其脱颖而出,能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可靠支撑与运转。

2. 精度等级匹配

不同的工业应用对轴承精度要求各异。例如在航空航天领域的惯性导航系统、超精密加工机床等,需要超高精度等级的轴承,68 系列中高精度规格的产品可凭借其极小的尺寸公差和旋转跳动满足此类需求;而对于一般工业传动设备,普通精度等级的 67 或 69 系列轴承通常就能保障设备正常运行,同时还能兼顾成本效益。

三、安装技术支持

1. 安装前准备

- 轴承检查:收到轴承后,需仔细检查外观是否有划伤、磕碰、锈蚀等缺陷,同时通过专业量具测量轴承的尺寸精度,确保其符合产品标准要求。此外,手动转动轴承内圈或外圈,感受其旋转灵活性,不应有卡滞或异常阻力现象。

- 安装工具准备:根据轴承的尺寸和安装要求,备好合适的工具,如专用的轴承安装套筒、压力机、加热装置(用于热装时)等。对于薄壁轴承,为防止安装过程中出现变形,可配备辅助的防变形夹具,确保安装过程平稳、均匀受力。

- 安装环境清洁:保证安装现场清洁、干燥,避免灰尘、杂质等异物混入轴承或安装部位,防止对轴承造成磨损或影响安装精度。

2. 安装过程要点

- 67 系列安装:

- 配合要求:轴与轴承内圈、座孔与轴承外圈的配合通常采用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需依据具体的载荷和转速情况确定合适的过盈量。在安装时,可采用冷装法(使用压力机等工具均匀施加压力),对于过盈量较大的情况,推荐采用热装法,将轴承加热至合适温度(一般控制在 80 - 100℃,具体依轴承规格和材料而定)后迅速套入轴上。

- 特殊结构处理:若轴承带有密封盖等结构,安装时要注意避免损坏密封部件,同时确保密封效果良好,防止润滑剂泄漏和外界杂质进入轴承内部。

- 68 系列安装:

- 高精度定位:鉴于其常用于对精度要求苛刻的设备,安装时要特别注重与相关部件的同轴度。可借助定位销、专用工装等手段确保轴承安装位置的精确性,保证在高速运转下的稳定性和旋转精度。

- 游隙调整:部分 68 系列轴承需要在安装现场进行游隙调整,应按照厂家提供的游隙调整方法,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如塞尺、专用游隙测量仪等)准确测量并调整游隙至规定范围,确保轴承在不同工况下都能正常工作。

- 69 系列安装:

- 止动槽安装:对于外圈带有止动槽的 69 系列轴承,安装止动件(如卡簧等)时要确保其安装牢固、位置准确,能够有效起到轴向定位和防止轴承轴向窜动的作用。

- 受力均匀性:与其他系列一样,安装过程中要保证施加在轴承上的力均匀分布,避免因局部受力过大导致轴承变形或损坏。可通过合理选用安装工具、控制施压方向和力度等方式来实现。

3. 安装后调试

- 旋转精度检测:使用专业的测量仪器(如百分表、激光干涉仪等,根据精度要求选用)对安装好的轴承进行径向跳动、轴向窜动等旋转精度指标的检测。将测量结果与设备要求的精度标准进行对比,若超出公差范围,需及时排查原因并进行调整,可能涉及重新安装、微调轴承位置或检查相关部件的同轴度等操作。

- 空载试运行:在设备空载状态下进行试运行,?定合适的试运行转速和时间(一般根据设备正常运行转速和轴承的特性来确定,试运行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观察轴承在运行过程中的声音、温度变化等情况,正常情况下应运转平稳、无异响,温度升高应在合理范围内(一般不超过环境温度 30 - 40℃)。若出现异常,需立即停机检查,排查可能的原因如安装不当、润滑问题或轴承本身质量缺陷等。

四、维护技术支持

1. 润滑管理

- 润滑剂选择:根据轴承的工作条件(如转速、载荷、温度等)选择合适的润滑剂类型。对于低速、重载且温度相对稳定的工况,润滑脂是常见的选择;而对于高速运转的设备,润滑油能提供更好的润滑和散热效果。同时,要考虑润滑剂的性能指标,如黏度、抗氧化性、抗磨损性等,确保其能满足轴承长期稳定运行的需求。

- 润滑周期确定:综合考虑轴承的转速、工作温度、负载情况以及使用环境等因素来设定润滑周期。一般来说,高速、高温、重载的轴承需要更频繁的润滑,可通过定期检测润滑剂的状态(如颜色、黏稠度变化等)、轴承温度以及运行声音等方式来判断是否需要提前进行润滑维护。

2. 定期检查与故障预防

- 检查项目:定期对轴承进行全面检查,主要包括外观磨损情况(查看滚动体、内外圈、保持架表面是否有磨损、划伤、麻点等)、游隙变化(对比初始安装时的游隙数据,判断是否超出正常范围)、温度监测(利用红外测温仪等设备检测轴承运行温度,及时发现温度异常升高情况)以及振动情况(通过振动传感器等检测轴承在运行中的振动幅值、频率等,分析是否存在潜在故障隐患)。

- 故障预警与处理:建立故障预警机制,根据检查数据和历史经验设定合理的预警阈值。一旦发现某项指标接近或超出阈值,应及时进行深入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常见故障原因包括润滑不足或变质、安装不当导致的受力不均、轴承疲劳磨损等。针对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补充或更换润滑剂、重新调整安装、更换轴承等,以避免故障进一步恶化,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五、结论

67 系列、68 系列、69 系列薄壁轴承在不同工业领域有着广泛应用,而全面、专业的技术支持对于发挥其性能优势、延长使用寿命以及保障设备可靠运行至关重要。通过精准的选型、规范的安装以及科学的维护,能够让这些轴承更好地服务于各类机械设备,为工业生产的高效、稳定开展贡献力量。